技嘉科技長期致力於減緩企業營運導致氣候變遷的惡化,為有效推動氣候相關管理與調適措施,由董事長擔任主席的技嘉綠色永續發展委員會為最高層級,監督組織碳管理、減量目標設定到具體措施方案執行與績效追蹤,並由集團總營運管理中心轄下的永續發展辦公室作為主要措施推動與執行單位,定期向中心、委員會及董事長匯報氣候相關管理進度與成果。

溫室氣體管理

除了關注氣候風險趨勢,技嘉科技也期望透過落實氣候變遷減緩行動,成為企業減碳的實踐家,並發揮更大的影響力。2020年,我們將2030年較基準年(2009年)減碳50%的長期減量目標,轉為更具野心的承諾—技嘉科技將提前於2025年實現減碳50%的願景!

藉著導入ISO 14064-1:2018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技嘉科技定期盤查溫室氣體排放狀況、逐步擴大盤查範疇,並持續遵循每年較前一年度減碳、減水、減廢各3%的短期減碳目標,未來也將更積極掌握減碳進程與績效,放眼更宏遠的長期減碳目標。

目前國際上鼓勵企業響應科學基礎目標倡議組織(SBTi)的呼籲,以科學方法制定確實能夠控制全球升溫遠低於2℃的減碳目標。技嘉科技雖然尚未公開宣告制訂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BT),但2019年已引入SBTi建議的工具與目標審查標準,檢視現有減碳目標與符合科學基礎減碳路徑之間的差距,以作為後續調整減碳目標的依據。

溫室氣體排放狀況

氣候變遷減緩的首要任務是溫室氣體減量,技嘉科技自2010年起建立集團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制度,每年盤查營運總部和所有工廠的範疇一和範疇二溫室氣體排放;自2022年起,報告邊界擴大納入新店臺北矽谷園區辦公室,並新增查證範疇三6項其他間接溫室氣體,皆通過第三方機構ISO 14064-1:2018標準查證。

技嘉科技近四年範疇一和二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如下:

(單位:公噸CO2e) 2019 2020 2021 2022
直接排放量(範疇一) 657.63 648.09 1,063.52 627.81
能源間接排放量(範疇二) 27,800.91 28,123.84 28,874.43 27,283.64
總量(範疇一與範疇二) 28,458.54 28,771.93 29,937.95 27,911.44
總量相較前一年度變化 +2.87% +1.10% +4.05% -6.77%
總量相較基準年(2009年)變化 -41.87% -41.23% -38.85% -42.99%

 

技嘉科技近四年範疇三溫室氣體盤查結果如下:

(單位:公噸CO2e) 2019 2020 2021 2022
運輸相關排放量
員工通勤 1,049.53 1,022.97 1,201.65 1,867.53
商業旅行 776.19 91.68 24.13 128.35
上游運輸與分配 117.53 55.09 234.74 58.32
下游運輸與分配 25,300.11 33,750.88 40,088.61 28,051.45
公司使用產品相關排放量
購入料件和服務 571,624.93 794,958.93 1,515,136.60 892,256.60
營運廢棄物 531.06 597.52 1,464.50 1,238.66
資本物品 7,691.93 3,771.61 1,860.45 1,217.49
能源相關上游排放 690.57 541.29 739.74 776.94
使用公司產品相關排放量
產品下游製程 2,308.08 2,119.04 1,722.91 2,312.99
產品使用階段 2,275,234.75 3,017,156.14 4,239,140.03 5,689,602.28
產品終端處置 8,788.55 7,951.44 10,931.82 8,089.73
範疇三溫室氣體總排放量 2,894,113.23 3,862,016.59 5,812,545.17 6,625,600.33
經第三方查證之範疇三排放量 5,767,898.72 6,593,183.15


說明:

  1. 溫室氣體減量目標達成狀況請見《CSR績效摘要—環境面
  2. 自2021年起針對重大範疇三類別的溫室氣體盤查結果進行外部查證,查證過數據以「✽」標記,查證聲明請見《相關認證

氣候風險評估與管理策略

為充分掌握氣候相關風險對公司營運與發展的影響或可能進而創造的機會,於2019年建立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影響評估、量化及貨幣化方法,並自2020年起依循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建議架構,在永續報告書中揭露氣候治理、風險與機會辨識、管理及衝擊評估及氣候目標和績效指標的達成進度等資訊;有關2022年參考TCFD四大核心要素11個建議揭露事項所揭露的氣候相關資訊請見《技嘉科技2022永續報告書》第70頁對照表。

 

鑑於外部對氣候議題的關注更漲,技嘉科技2023年首度發布獨立TCFD報告書,期望能滿足利害關係人資訊需求、符合國內外永續準則規範,並藉加強溝通,協助持續優化因應氣候變遷的管理能力、營運韌性和品牌綠色競爭力。

點此下載《技嘉科技2023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

氣候風險鑑別流程

2022氣候風險矩陣

風險議題 風險類別
1. 臺灣溫室氣體管理政策趨嚴並將實施碳費制度 政策與法規
2. 能源轉型政策與電力結構調整,導致電價波動及新增再生能源使用要求 政策與法規
3. 國際市場啟動碳價機制影響貿易成本 政策與法規
4. 產品碳含量漸成為關鍵市場競爭力,須從產品生命週期致力減少產品碳足跡 技術
5. 消費者環保意識提高,產品永續性將逐漸與品牌價值和消費者忠誠度相關聯 商譽
6. 客戶供應鏈碳管理要求逐漸提高,已擴及產品碳足跡揭露和減碳量目標 市場
7. 極端天氣事件(如颱風)嚴重程度漸劇 立即
8. 溫度持續上升使降溫能耗需求增加 長期
9. 降雨和氣候型態變異,供應鏈和營運據點曝露水資源風險之中 長期

2022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鑑別

轉型風險

  臺灣溫室氣體管理政策 能源結構轉型政策 國際市場碳定價機制
風險描述 2023年1月臺灣《溫室氣體管理減量法》正式修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並將2050年淨零目標入法,將啟動碳費徵收制度 臺灣經濟部設定2025年再生能源目標比例達20%,能源轉型政策將使電價波動,而對企業採用再生能源的要求亦會越高 歐盟於2023年10月實施實施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最終目標是與其碳交易市場機制合併,此將帶動其他國際市場跟進設置碳關稅機制
發生機會 有可能 非常可能 有可能
影響範圍 企業營運 企業營運 上游供應鏈、企業營運、下游需求鏈
潛在財務影響 未來若被列入納管範圍,為了合規會增加營運成本
  • 能源價格波動使生產成本提高
  • 因法規要求投資能源轉型相關設備,將增加資產支出
  • 國際碳定價可能提高物料成本,減少產品毛利
  • 為合規而增加為降低生產排碳的營運成本


【管理策略】

  • 技嘉科技綠色永續發展委員會制定永續策略及監督執行情況,持續強化環境管理系統
  • 永續專責單位持續監督國際法規與趨勢;各營運據點推行節能方案,汰換老舊設備,提升製程效率
  • 積極追蹤國內外氣候法規相關資訊,及時調整氣候政策方向以達合規要求
  • 導入ISO 14064管理系統並進行第三方認證
  • 2019年啟動「永續基金」,每年將能資源節約費用獎勵達到減量實績的單位,促進內部持續創新減量和提升資源效率
  • 建置全產品生命週期評估系統,分析全系列產品包括碳足跡在內的16項環境衝擊指標


【衍伸機會】

  • 導入內部碳定價機制,評估產品真實成本,精準解決能耗關鍵,提升產品競爭力
  • 持續優化製程與設備能源效率,使產量增加時仍能降低營運成本
  • 發展與應用再生能源,致力實現減碳目標,善盡企業環保責任,增進品牌好感度
  低碳產品成為市場主流
風險描述 為達全球氣候目標,產品碳足跡漸成為市場競爭力的關鍵之一,技嘉科技95%產品為外銷,低碳轉型勢在必行
發生機會 幾乎肯定
影響範圍 上游供應鏈、企業營運
潛在財務影響
  • 產品及服務需求量下降而減少營收
  • 因應各國產品環保法規要求,增加生產和營運成本


【管理策略】

  • 每年自營收中提撥研發預算,投入研發高效能、低碳足跡的環境友善產品
  • 各營運據點推行節能方針,投入低耗能及低碳產品研發
  • 設置「永續基金」獎勵低碳產品的研發,促進提升開發低環境衝擊產品的能量
  • 自主進行範疇三溫室氣體盤查、分析全產品碳足跡,並公開揭露資訊
  • 加強供應商管理,降低整體價值鏈環境衝擊


【衍伸機會】

  • 跨足低碳科技服務或產品市場,拓展品牌能見度,提高品牌價值
  • 轉型綠色產品服務,滿足客戶需求與消費者喜好
  消費者喜好改變
風險描述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普遍提高,且國際倡議和法規等持續督促企業作資訊揭露,消費者更易取得產品的環保資訊,進而影響消費行為
發生
機會
有可能
影響
範圍
企業營運
潛在
財務
影響
因無法滿足消費者喜好,產品及服務需求減少,影響營收


【管理策略】

  • 每年自營收中提撥研發預算,投入研發高效能、低碳足跡的環境友善產品
  • 各營運據點推行節能方針,投入低耗能及低碳產品研發
  • 設置「永續基金」獎勵低碳產品的研發,促進提升開發低環境衝擊產品的能量
  • 自主進行範疇三溫室氣體盤查、分析全產品碳足跡,並公開揭露資訊
  • 加強供應商管理,降低整體價值鏈環境衝擊


【衍伸機會】

  • 跨足低碳科技服務或產品市場,拓展品牌能見度,提高品牌價值
  • 轉型綠色產品服務,滿足客戶需求與消費者喜好
  客戶提高碳管理要求
風險描述 全球氣候危機和循環經濟倡議強化價值鏈共生的意識,客戶對上游供應鏈碳管理的要求日趨嚴格,未達標準者可能流失訂單與合作機會
發生
機會
幾乎肯定
影響
範圍
上游供應鏈、企業營運
潛在
財務
影響
客戶要求標準提高,導致產品及服務訂單減少,影響營收


【管理策略】

  • 致力達成「減量333」每年減碳、水、廢3%的目標,並推動至供應鏈夥伴
  • 導入ISO 14064管理系統並經第三方查證,每年進行溫室氣體排放分析,定位減碳熱點
  • 建立全產品生命週期評估系統,強化產品與上游供應鏈環境數據分析與管理量能
  • 設置「永續基金」,運用上年度節能費用,獎勵各廠區提出並執行減量與低碳產品方案


【衍伸機會】

  • 跨足低碳科技服務或產品市場,拓展品牌能見度,提高品牌價值
  • 轉型綠色產品服務,滿足客戶需求與消費者喜好

實體風險

  極端天氣事件增多
風險描述 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與嚴重性加劇,營運據點多位於西北太平洋颱風侵襲區域,氣候暖化可能使颱風強度增強和停留時間延長,增加淹水和停電風險
發生
機會
可能
影響
範圍
上游供應鏈、企業營運、下游需求鏈
潛在
財務
影響
  • 營運中斷增加人力與設備維修成本
  • 上游供應或下游出貨中增加營運成本,影響利潤
管理策略
  • 依循ISO 14001建立《風險急難管理方針》,制定颱風及水災相關管理與因應措施
  • 增加供應商多元性,分散供應鏈風險,確保關鍵原物料供應無虞
衍伸機會
  • 供應鏈多元化及貨源分散,提高物料供應穩定性,強化供應鏈風險韌性
  • 改善與提高辦公室、製程與設備的能源效率,節約營運成本,也減少產品和服務的碳足跡
  降雨型態改變而提高水風險 暖化問題加劇
風險描述 經引用國際資料庫分析,營運總部、工廠及主要供應商幾乎位於中高度至高度水壓力區域,旱澇風險暴露度偏高,可能影響營運及供貨穩定性 過多溫室氣體排放加劇暖化問題,而城市地區的都市熱島效應也越漸明顯,辦公室及廠房電降溫需求增加,夏日更易遇到電力過載而跳電的風險
發生
機會
有可能 幾乎肯定
影響
範圍
上游供應鏈、企業營運 企業營運
潛在
財務
影響
供應中斷與原物料供貨不穩定,導致產能下降,進而影響營收

電價波動又用電量增加,拉高能源成本

管理策略
  • 因應旱季可能實施的限水政策,廠區實行缺水演習
  • 中國東莞和寧波廠皆建置水循環再生系統
  • 增加供應商多元性,分散供應鏈風險,確保關鍵原物料供應無虞
  • 汰換老舊空調和冷卻設備,提高空調設備能源效率
  • 優化用電設備功率因數,協助電力系統減少電損和穩定減壓
  • 建置與維護G-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有效降低最高樓層室內溫度2.5°C、屋頂表面溫度25°C
衍伸
機會
  • 供應鏈多元化及貨源分散,提高物料供應穩定性,強化供應鏈風險韌性
  • 改善與提高辦公室、製程與設備的能源效率,節約營運成本,也減少產品和服務的碳足跡

氣候情境分析

  積極減緩情境 過渡調適情境 營運如常(BAU)

轉型
情境

IEA B2DC IEA APS
物理
情境
SSP1-2.6 SSP2-4.5 SSP5-8.5
情境
描述

為短時間內達到減碳目標,公司不得已採行較無成本效益的節能和減碳措施

 

透過能源有效管理和使用再生能源,並將效益回饋投入碳中和方案,加速實現減碳目標

 

公司節能績措施和減碳方案績效不足,排碳量持續增加,後果反應在法遵成本上

 

能源管理方式停滯,未採用任何減碳或碳中和行動,排碳量持續增加
假設與分析方法
  1. 基準因子:在各種情境中假設皆相同的條件,主要為預期未來人員和產量的營運狀況及能資源使用強度的年度變化幅度,會與過去5年平均值保持一致
  2.  區別因子:在各種情境中不同的條件,包括氣候升溫幅度、能源結構轉型、碳價水準、減碳措施成本、氣候實質風險造成經濟損失等
分析結果摘要
2030年 為降低合規成本而加速減碳績效,投入減碳措施成本約新台幣1.22億元
  • 與2021年相比溫室氣體排放減量48%
  •  為達減碳目標,投入減碳措施成本約新台幣6,577萬元
因減碳績效不彰,須支付臺灣碳費和國際碳關稅等碳成本可能達新台幣3,127萬元
  • 與2021年溫室氣體排放增加18%
  • 因全球氣候行動失敗導致經濟損失規模為總營收的約0.54%
2050年 為降低合規成本而加速減碳,投入減碳措施成本約新台幣2.52億元
  • 與2021年相比溫室氣體排放減量81%
  • 為達減碳目標,投入減碳措施成本約新台幣2.15億元
因減碳績效不彰,須支付臺灣碳費和國際碳關稅等碳成本可能達新台幣1.89億元
  • 與2021年相比溫室氣體排放將增加146%
  • 因全球氣候行動失敗導致經濟損失規模為總營收的約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