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城市 – 打造專屬生態屋頂
21世紀都市匯集了50%的人口,聯合國預估2050 年人口將達96億,其中有 66%居住在都市,綠地逐漸被水泥叢林取代,便利的都市生活帶來了熱島效應、都市洪災、噪音、空氣污染、紊亂交通、糧食及能源危機、大量廢棄物 ,挑戰及考驗著未來都市規劃、城市永續所需等重大議題,尤其全球二氧化碳急速上升、溫度節節高升,極端氣後衝擊環境生態、人類的生活品質與生存空間,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危機,決定權有一半在你我手裡,改變現況,替未來多爭取些時間。
G-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於2013年6月正式啟用,對照G-HOME建置前後之屋頂,建置前像是一塊吸熱的鐵板,完工後則像是一塊大型海綿,除減緩都市熱島效應外,在自然環境及人文活動方面也展現卓越成效。有感於屋頂綠化對人與自然環境創造了寶貴的價值,我們集結屋頂綠化相關經驗,以淺顯易懂之方式,讓社會大眾更了解生態屋頂的美好,期望喚起更多有志一同的朋友投入推廣及建置,讓屋頂綠化不再是夢想,而是每個人只要有心都可以為保護環境、生態而努力,讓我們一起淨化心靈、美化人生,散播綠色幸福、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綠化成功進行式
集眾多優點於一身的綠屋頂,仍有些令人裹足不前的顧慮,譬如說:建置經費、漏水問題及日後維護等,此篇就來談談這些狀況,為您破除心中疑慮,讓屋頂綠化不只是個嚮往,而能實際付諸行動。
綠屋頂工法結構
此章節與讀者分享在籌備G-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的評估過程中,為瞭解屋頂綠化相關技術,各綠化方式之優劣及考量重點進行彙整,我們避開較艱澀技術之說明,以淺顯易懂方式與讀者分享技術及綠化經驗,未來讀者加入綠化行列時,即可減少摸索時間、降低綠化疑慮,加速選擇適合之設計方案或打造具特色之綠屋頂,享受事半功倍之成效。
覆土式綠屋頂著重於建築物防水,且需保水供植物生長,在多年之演進後已有漸趨一致的工法結構,其垂直分層及功能可見下圖與下表,某些廠商推出特殊的材料或施工法,但在其結構功能上原理都是相通的,由於各層材料與相對應的工法選擇多樣化,建議依個案需求、經費以及包商專業建議進行評估。除屋頂綠化覆土區域之排水外,周邊圍牆的收邊工法皆需注意,如此,日後之維護保養能更得心應手。
覆土式綠屋頂結構分層
- 植栽層
植栽構成綠屋頂之景觀,選擇時須留意介質性質、深度以及日照程度等環境因素之搭配問題。 - 介質層
提供植物生長的基質,須注意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如:保水性、通氣性、穩定性、重量以及與植物搭配等因素。 - 過濾層
避免「介質」隨雨水沖刷而流失,多以聚酯纖維(不織布)製成,近來也有以椰纖等有機材料製成。 - 蓄、排水層
為雨水的緩衝層,可蓄積一定體積的水,超出蓄水體積則會溢流排出。 - 保護層、防根層
提供防水層保護,避免直接與上方建材、植物根系接觸,有些工法會額外再鋪設防根層,以阻斷植物根系。 - 防水層
提供建物防水保護,為屋頂綠化之成敗關鍵,若綠化後發生漏水將難以抓漏或修補。 - 原始結構層
「屋頂原始結構層」重新鋪設防水層之前,應將表面清除乾淨,並避免傷及原本結構。
最佳化之綠屋頂應為不需定期澆水,在減少介質深度時,也會降低植物對環境的應變能力,若遇上不可預期的連續高溫或少雨,很可能讓用心布置的心血付之一炬!故在設置時,多會安裝澆灌系統,避免連續逆境造成損失。除了毛細管系統與常備水系統外,最常見的澆灌方式為:
- 自動灑水系統
以突出地面的水管,直接噴灑澆水,這種噴灑系統容易搭建與維修,但景觀上會較為突兀,且水噴灑在植物表面,將消耗較多的水,且需避免在烈日下進行噴灑。 - 滴灌系統
以放置在地表、或者埋藏在地面下的滴灌管進行灌溉,優點是省水且美觀,缺點則是不易維修,若滴灌口受到植物根系、雜物堵塞時難以察覺,且於翻土或挖掘時需小心避開滴灌管。若澆灌的區域較小時,可使用滲透管取代滴灌管。
屋頂載重向來是屋頂綠化的限制條件,若從材料的角度來思考,透過選用輕質的材料,在容許的載重下增加介質深度,營造較穩定的土壤環境。
以業界經驗法則來說,每公分厚之綠屋頂(飽含排/保水層與介質層)約為12-14kg/m2,而屋頂的最低載重為150 kg/m2,因此,所有的屋頂都適用4cm排保水板加上7~10cm土壤的薄層式綠化,若對載重有疑慮則可再限縮綠化面積。不過現今的工法大量採用輕質材料,重量估算可略低於此經驗值,附錄五即提供各種資材的飽水重量,供讀者參考。
植物與土壤環境是一門專業的領域,涉及各種資材之物理、化學性質,以及與植物相搭配的問題,為農作物栽培的關鍵因素,綠屋頂牽涉到載重限制與後續養護問題,故需加上低飽水重量,以及性質穩定等篩選條件。
一般使用的土壤介質可分為有機介質、無土介質,前者多是自然材料,如:泥炭土、稻殼、椰纖、樹皮、碎木屑、蔗渣等等,這些自然介質的性質不同,其共通點是會緩慢的持續分解、提供植栽養分,而缺點則是性質相對不穩定,且隨著有機質的分解而發生沉陷現象;
反觀無土介質,可供選擇的有:礦渣、浮石、岩棉、發泡煉石、植生陶石、蛭石、珍珠石、人造土(紡織下腳料)以及河砂等等,這些材料許多是高溫燒製而成的無機物,可以滿足輕量、性質穩定的需求,同時又可兼顧保濕及土壤通氣性,而其缺點是只能充當栽培介質,無法提供植物養份。
在屋頂的生長環境下,植栽選擇是一門學問,因為介質深度較薄,相對的植物對於環境改變的緩衝能力也較差,植株生長較不易,若植株生長不良,日後之維護將花費較多心力,以下列舉出選擇植株時之原則:
- 多樣化
若條件允許,儘量種植多品種組合,一方面利於景觀營造,另一方面若有植栽適應不良,鄰近植栽可以替補。 - 性質穩定
選擇容易維持原有外觀的植栽,舉例:一年生的植物,隔年會全部重新萌發,不易維持原始設計,故較不適合;或選擇耐修剪植物,經修剪後也能維持原設計樣貌。 - 抗逆性
屋頂環境的土壤較淺,易受到烈日、乾旱等衝擊,再加上都市之空氣汙染、空調設備排出的熱風、濕氣,都會造成植物的生長逆境,故應選擇抗逆性較高的植栽。 - 適宜的根系
綠屋頂之介質較為淺薄,需依介質深度選擇植栽類型,簡言之越高植物之根系越深,許多深根性木本植物無法適應淺土環境,或像榕科植物之根系刺穿性較強,易突破過濾層進入保水板,甚至是到保護層,且其分泌之根酸易使結構的破壞,影響防水性。 - 防風
同樣與屋頂的介質較淺薄有關,淺薄的介質使植物容易產生風倒,草本、地被植物、攀藤植物或者小灌木具有較佳的抗風性,若種植較高大的植物則需加強防風措施。 - 觀賞性
選擇高觀賞性的植物,豐富屋頂環境,如:變葉木、絡石等觀葉植物,炮仗花、朱槿、野牡丹等賞花植物。 - 低養護成本
選擇低養護植物以減輕後續的養護心力,比如:生長緩慢植物可減少修剪頻率、少落葉植物可減低清掃頻率、少病蟲害植物可降低相關風險。
攀藤式綠化是最簡易、最經濟的方式,一旦攀藤植物長成後,易達成大面積綠化的目標。常見攀藤植物—地錦(爬牆虎),只要種植一棵即可包覆大面積的建築物。
其他常見的有辟荔、錦屏藤、川七等等,由於植物特性與攀附方式不同,每種植物的植株大小、生長方式、攀附能力也不同,具有吸盤的地錦可攀附在垂直的牆面上,川七則需設置網架以纏繞的方式攀爬,濱刀豆為海岸前線的先驅植物,雖是攀藤植物,但也可蔓生於地面。
攀藤植物能以經濟、低載重的方進行大面積綠化,但仍需留意:其一是須依植物之先天特性進行設計;其二是攀藤植物需長成時間;其三是攀藤植物對於平面或棚架的綠化效果較佳,對垂直牆面或立面綠化效果較差;最後則是許多攀藤植物為爭取陽光,會不斷向上生長,並蓄積在頂部,使得頂部綠化效果良好,但中下層葉片較稀疏的視覺空窗,此時可種植其他直立植物填補視覺。
選擇設計、施工的承包商常令人感到困擾,在此提供幾個篩選方法供讀者參考。首先,貨比三家不吃虧,多詢問、比較不同的承包商,不僅可了解包商間的差異,還有助於了解屋頂綠化實務。其次是業者的專業度及口碑,由於防水和植栽選擇都是綠屋頂的成敗關鍵,優良的承包商才能妥善施工,顧及所有細節
再來是透明度,承包商之報價或設計,是否有隱晦的部分或內容,易在日後施作時引起誤解;最後一項則是承諾,承包商是否願意提供承諾或保固,並載明於合約中,尤其是至關重要的防水工程,承包商是否願意提供擔保以示負責。
在設計案確認前,須留意建置完成後之養護費用,應將其一併納入規劃,以總體成本之概念進行,不要為了節省經費使用易損壞的材料,反而讓日後維護付出更多的費用。舉例來說,室外環境需承受日曬雨淋,若木材使用較便宜的南方松,可能二至三年就開始腐爛,若選擇價格較高且耐用的鐵木,則總成本反而卻較低。
綠屋頂施工順序依照結構分層,由下往上一層一層處理,從整理原始結構層至種植植栽,施工時間因施工面積、工序複雜度而不同,部分工序受天候影響將可能有延宕情形。薄層型綠屋頂如不需處理屋頂防水,即可直接在原屋頂蓄、排水層開始建置,若綠化面積不大且人力與材料搭配得宜,僅須1~2日即可完成架設;如涉及防水層處理,需灌漿、蓄水測試等工序,就需較多時間,須與天候、工班、吊車等配合方能施作。
綠屋頂的建置過程,有幾個步驟與氣候條件息息相關,若在工程規劃上沒有時間壓力,可事前選擇適合的開工時間,以期工程順利進行。「天氣因素」可能使工程延後或需其他養護,以水泥砂漿為例,灌漿工程應避開連續下雨的季節,而灌漿後的靜置與養護,亦與氣候條件有關,此項可依照工程人員規劃。
再來是植栽的季節性因素,植物在冬季生長較為遲緩,移植之後可能會有適應不易的問題,而夏季氣候炎熱,植物蒸散水分旺盛,若此時根系尚未展開,易造成植株枯死;而春季為最適合移植植栽的季節,此時水分蒸發率較低,又適逢發根發芽之際,可提高植株存活率,所以一般樹木移植多會在冬季修剪枝條與根系,待發出新芽或是天氣回暖後進行移植。小型草花或小灌木的移植則不需如此嚴謹。
你專屬的綠屋頂
先了解房屋的先天限制,再決定如何於原有框架下選擇喜愛的綠屋頂。
各類型的綠屋頂皆有其優缺點,端看從何種角度來評斷,像是屋頂承載重量、後續防水因應、綠化面積、覆土高度、介質選擇、植栽選擇、庭園設計、後續維護、建置成本等等,這些考量點於實作上都有彈性空間,且各個因素彼此間會互相牽動。
故在規劃時應跳脫傳統單向思維模式,需將眾多考量點一併納入,以下透過幾種情境,推薦合適的綠屋頂建造方式。
自有產權的透天厝可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設計,需要考量的因素為載重、功能與經費。自宅屋頂的設計最為簡易,設計載重應為150 kg/m2,扣除晾衣場空間,尚有不少空間可以運用。
如為低度使用可用盆栽式進行綠化,除栽種花草、蔬果怡情養性,也可自給自足、吃的安心;若使用頻率較高或面積較大,可以薄層型綠屋頂圍出區塊進行覆土,不論是美化景觀,或是作為屋頂農園,都較盆栽式更美觀、更具生態價值。
公寓或華廈的屋頂屬於公共場合,進行綠化之自主性較低,若能透分區認養,在法律許可範圍下,建立住戶集體共識,進行綠化、美化環境,提昇居住品質。
多數的公寓、華廈建成時間較早,建物的狀況會較多,在此環境下以盆栽式或盆缽式的綠化方式較佳,當建物需要檢修時易於搬動。在植栽方面,若是種植需常整理的農作物,考量頂樓環境,推薦用盆栽式農園最為適合。
社區大樓或是商業大樓,公共空間的使用,都需經管委會同意,故在大樓屋頂綠化的首要考量是管委會的意向,如大樓設計時未考量屋頂綠化,落成後要再行推動綠化就容易遇到阻力;若住民達成共識將屋頂轉化為住民交流空間,所有住民都可以共同使用,就較容易受到住民的青睞;因此,農園型態的綠化,邀請有興趣的住戶共同經營,以盆栽式或薄層型之屋頂農園,成功機會將大增。
通常政府機關或學校具有最平整、且面積較大的屋頂空間,從環境面向來考量,是最容易做出成效的地方。然而不論是景觀或生態式的屋頂綠化,都必須考量經費與後續維護等因素,故採用盆缽式或薄層型的綠化最合適。此外,學校的屋頂也適合規劃菜圃,讓屋頂成為環境與食農教育的新場域。
企業總部之屋頂綠化,對內做為員工交流、休憩與放鬆場所,對外展現企業內涵與形象,一般來說企業綠化的資源較充足,因此綠化的選擇性也高,除了簡易的盆缽式以外,薄層式或者偏向精緻型的綠屋頂皆可納入考量範圍;且可依照企業需求將屋頂規劃不同主題,讓員工有更多休憩空間,創造環境與生態之價值,並提昇企業形象。
各式場景屋頂綠化推薦方式
建築種類 | 屋頂乘載(公斤/平方公尺) | 建議綠化方式 | 預估成本(元/平方公尺) |
---|---|---|---|
透天厝 | 150 | 盆栽式、薄層型 | 100~1,500 |
公寓、華廈 | 150~250 | 盆栽式、盆缽式 | 1,000~1,500 |
大樓 | 250~300 |
盆栽式、盆缽式、薄層型 |
1,000~3,000 |
機關、學校 | 250~300 | 盆缽式、薄層型 | 1,000~3,000 |
企業總部 | 300~600 | 盆缽式、薄層型、精緻型 | 3,000~5,000 |
廠房 | 60~10 | 薄層型 | 1,000~3,000 |
綠屋頂小百科
- 首頁
- 董事長的話
- 企業社會責任承諾
- 利害關係人議合
- 重大主題鑑別
- 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 公司治理組織
- 企業行為準則
- 企業風險管理
- 供應鏈管理與概況
- 供應鏈議合四部曲
- 未曾忘技 海育吾嘉
- 關西長壽之鄉
- 衝突礦產與人權管理
- 環境管理政策
- 創新管理
- 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
- 資訊安全與隱私保護
- 友善產品
- 產品延伸責任
- 循環經濟與回收資訊
- 綠動計畫
- 永續暨環境教育
- 綠色活動
- 工作假期
- 企業志工—技嘉運綠社
- 運綠台灣 千里足夢
- 綠動地球 樹造希望
- 技嘉科技的樹地圖
- 設置理念與簡介
- 打造專屬的生態屋頂
- 永續城市新希望
- 樂活農園趣
- 屋頂生態大觀園
- 生態采風攝影比賽
- 相關認證
- 人才吸引與留任
- 人力結構
- 人才培育與發展
- 人權管理
- 安全衛生職場
- 員工健康關懷
- 創新科技 美化人生
- 社會救助與社區營造
- CSR大事紀
- 經濟面
- 環境面
- 社會面
- 永續報告書
- 聯絡我們
- News
- 網站索引